上纵横小说App,新人免费读7天
已抢580 %
领免费看书特权

第十九章

战神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李靖,李靖的旁边是徐茂公,两人的身后还跟着数万士兵

徐茂公看着眼前的一切,叹息一声,对候君集说道:虽然你不是瓦岗出身的兄弟,但是我徐茂公将你候君集当兄弟,谁能想到会成现在这样!

候君集羞愧之心难掩,看了一眼徐茂公,他的眼神里有着太多表情,有内疚,有难过,又望了一眼李靖,哈哈哈,狂笑了三声,大声说道:李靖呀,李靖这招螳螂捕蝉就是你留的后路吧,我候君集这辈子没服气过你,但是这次我服气了,你李靖真不愧是一代名将,说你是军神也不为过。

李靖看着候君集,一言不发,跪下向李世民行了个礼,说道:请陛下下旨决定处理如何处置候君集和太子

李承乾的眼睛一闭,像是在等待着制裁一般

候君集的手一脱,剑掉在了地上,他手下的人一看到这种情况,也将武器都仍在了地上

我扶着李世民慢慢起身,众人让开一条道路

将太子和候君集都压下去吧,过几日朕再做决定!众人皆是一惊,我打量了徐茂公和李靖一样,这两个人跟个老头一样,居然有这么大的本事。

李靖是斩首行动的大宗师,出奇制胜行家,他的战役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出奇制胜,可以说是大胆冒险之极,总是以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但这种冒险却又是这样安全,以致于他征战一生,无败绩。以三千兵大败突厥,以万骑灭突厥,也将他推向了中国古代军事指挥艺术的的颠峰!

唐初的时候,唐朝北方面临最强大的敌人是突厥。南北朝时期突厥开始慢慢崛起,到了隋朝建立时,突厥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帝国,横跨在中国北方草原上,后来隋朝使用计谋导致突厥分裂成北突厥和西突厥。作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之一的突厥,实力不容小视。在唐朝统一天下的时候,一度给唐朝带来一些很大的麻烦

唐朝和突厥的历史纠葛:在唐朝统一天下的时候,许多中原政权都受到突厥的影响,特别是北方的政权,刚诞生不久的唐朝,为了避免突厥的骚扰和威胁,唐高祖李渊向突厥称臣,经常给突厥贡献大量的财富。为了加快统一天下的步伐,只能忍一忍这种耻辱了。少了突厥的骚扰,唐朝在秦王李世民等名将下,相继消灭王世充、窦建德等政权,完成了统一。随着李世民的战功越来越高,太子李建成的位置受到威胁。

后来就爆发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掉李建成,夺得了太子之位。可是此时的突厥趁机入侵唐朝边疆,直扑长安城。李世民率领高士廉、独孤彦云、侯君集、段志玄、房玄龄、长孙无忌六人在长安城外的渭水便桥南岸,骂突厥背信弃义,突厥颉利可汗自觉理亏,在得知唐朝大将尉迟恭打败突厥左翼军时,萌生了退意,而且突厥有一名大将执失思力被李世民扣留。颉利可汗也是害怕李世民,单枪匹马就敢来迎战。最后选择在渭水便桥上斩白马结盟,李世民放了执失思力,突厥退兵

表面看起来为盟的渭水之盟,实际是李世民为了稳固政权争取的手段,不久后李世民登基,他认为渭水之盟是耻辱,而不是盟约。因此一直在为消灭突厥做准备。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为唐朝的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经过三年的发展,唐朝的实力更上一步,李世民认为消灭突厥的时机已到。

那个时期的李靖,一路征战四方,为唐朝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这也成就了他不败的神话。早期的是统一战争,如今李靖面临的是对外战争,开疆拓土的北征之路。当年十一月,突厥侵犯唐朝河西,为李世民消灭突厥有了借口。之后李世民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张公瑾为副;徐茂公为通漠道行军总管;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为副;卫孝杰为恒安道行军总管;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六道一共十万大军北上,李靖为总指挥,其他行军总管各司其职的前往指定地点,以防突厥逃跑。

突厥颉利可汗或许小看了李靖,在他的认为中,李靖大军到来,也不敢突袭,李靖率3000精锐骑兵出发。乘夜袭击襄城,突厥在颉利可汗的带领下撤退。颉利可汗逃到碛口,准备想抵抗唐军。李靖命令间谍策反突厥内部重要人物,最终颉利可汗的心腹康苏密降唐,此事更是震动突厥内部,颉利可汗继续北撤,不敢停留,在逃往阴山途中,被柴绍率领的唐军遭遇,两军交战,突厥军不敌。继续撤退,又遇到李勣的大军堵截,颉利可汗大败,继续逃亡阴山,收集残余部众,准备在阴山和唐朝抗衡。期间,颉利可汗还派大将执失思力去向唐谢罪,表示愿意归降唐朝

为了安慰颉利可汗,唐朝还是派了唐俭等人为使者,前往突厥商量事情。李靖和徐茂公考虑到,如果让突厥逃过了沙漠,得到九姓铁勒的庇护,一定会卷土重来,虽然突厥连败,但是人马还很多。考虑到这些,两人不再考虑唐俭等人的安全,于是,李靖连夜率兵出发,徐茂公随后,大军直奔阴山。突厥由于唐朝使者在这里,放松了戒备,颉利可汗本以为战事到此结束,来年兵强马壮再来,可惜他还是错判了李靖和徐茂公消灭他的决心,一劳永逸的解决北方隐患才是真的。

李靖率军抵达阴山山麓时,发现了颉利可汗的营地。李靖命令苏定方率两百骑兵为前锋,乘大雾的掩盖下,突袭颉利可汗营地。此时名将苏定方还是李靖军中的一个小将,唐灭突厥之战,正是他崛起的时候,为后来他东灭百济,西灭突厥等奠定了基础,跟随李靖打仗,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就这样,率着两百骑兵,打得突厥大军慌乱不已,随后李靖大军到达,突厥军被打的溃不成军,唐俭等使者趁乱逃脱,苏定方攻下颉利可汗牙帐,颉利可汗率残兵逃脱。

阴山兵败后的颉利可汗,意图投奔吐谷浑或高昌国,可惜半路中许多部众叛逃,剩下的部下不多,最后被李道宗的大同军撞上,颉利可汗不敌,之后被唐将张宝相活捉。被活捉的颉利可汗,被送到长安,唐太宗李世民并没有杀死颉利可汗,而是把他留在了唐朝当官,封他为归义王、右卫大将军。他弟弟突利可汗归降后封为北平君王,突厥汗国大将执失思力、阿史那杜尔、阿史那思摩、契苾何力等,他们全部投降唐朝,并且得到唐朝的重用。

那时候唐朝是绝对自信,拥有绝对自信的李世民又如何怕他们?事实证明他是对的。自信之下是他手下名将之多,而李靖就是其中的一个,还是最厉害的一个。从指挥唐灭突厥之战中,李靖的军事能力达到了巅峰,在古代名将中,如何判定一个名将是否出名,全看他的战绩如何,战功卓越的人物,总会让别人记住,李靖就是如此。

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役无数,最终踩着敌人的尸体而上,完成了战功的积累。年轻的时候就不说了,老的时候还亲自带兵远征吐谷浑,当时唐攻击吐谷浑时,李靖已经是高龄了,要知道古代人类的平均寿命不长。远征吐谷浑,李靖手下有李道宗和柴绍等猛将,最终在李靖的指挥下,唐军消灭了吐谷浑,吐谷浑称臣。

所以当候君集听到李靖的声音的那一刻起就知道自己输了

至于徐茂公,十七岁那年,见天下大乱,就近参加了翟让的军队。他劝说翟让:附近是您与我的家乡,乡里乡亲,不宜侵扰,宋、郑两州地近御河,商旅众多,去那里劫掠官私钱物非常方便。翟让觉得这个方法行,于是在运河上劫取公私财物无算。有钱就不缺人,不久兵众大振。隋朝遣名将张须陀讨伐,翟让吓得要跑,徐茂公止之,与隋军两万多人交战,竟于阵中斩隋朝大将张须陀,大败官军。

当时,李密参与杨玄感反叛,兵败逃亡。徐茂公与王伯当知道李密是天下英雄,一同劝说翟让奉李密为主,以收买人心,扩大影响。

翟让没有听徐茂公的话,李密找刺客偷偷的将徐茂公给杀了,李密当上了瓦岗寨的一把手,徐茂公惧怕不已又不敢直言,后来趁着李密不注意偷偷的离开了,准备投靠当时还没有统一的大唐

当时,李渊身边有个大臣叫魏征,魏征跟徐茂公的交情很好,他跟李渊说,自己愿意去劝说徐茂公归顺李渊。徐茂公过了一段时间,作为光杆司令一个人来投李渊了。原来,他把黎阳的兵马粮草、收的税赋统一让人送到李密家里去了。徐茂公跟李密说,咱俩虽然投了李唐,可还是君臣,原先我是你的臣下,我守黎阳是你派我来的,我现在不跟你了,但这些家业是你的,所以把这个送给李密。李密很是感动,李渊更感动。李渊就赐徐茂公李姓,所以从那以后徐茂公就改名为李世勣。李渊还诏授他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加右武侯大将军,封曹国公,赐良田50顷。连他的父亲徐盖也受到了封赏,叫徐盖。

后来徐茂公在李世民打王世充和窦静德时进行的统一战争出了不少力,玄武门之变,徐茂公也参与了

李靖为将,徐茂公为绝顶谋士,两个人一文一武,这样的组合方式,天下再无出其左右

我不得不佩服李世民这个人,简直是一个天才,怪不得能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

容不得我感叹,现在我担心的是李世民会如何处理太子李承乾,太子是国之根本!血淋淋的事实比比皆是。

首先,古语有云,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立了太子后,就会或明或暗地为太子的将来即位培养班底,俗称储君、东宫,而且一直以来封建家族制都是嫡长子继承。所以,太子轻动,则朝廷官员受牵,与祖制相抵。

其次,历来太子都约等于监国一职,表示皇帝外出征战巡游时,为国家安定计,太子暂行监国职权,总理朝政,以防万一,从而也为即位增些阅历经验。所以,太子动,则此职位易,皇城势力则不稳,皇子心易动。

再次,皇帝金口玉言,若朝令夕改,则影响威严形象,所以太子立则不轻动。

还有,从唐玄武门之变到宋之烛光斧影声,再到明靖难之役,大凡皇子即位的都要和太子相争,小则皇城内斗,骨肉相残,大则中原征战,生灵涂炭,甚至群雄割据,分疆裂土。

所以说,太子不轻动,为皇族免内耗计,为天子威严计,为积军事力量计,为国家稳定计。

如今太子李承乾做了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整个国家都会有大的触动,最高兴的应该是魏王李泰吧!

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看最新章节

海量好书免费读,新设备新账号立享
去App看书
第十九章 战神
字体
A-
A+
夜间模式
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
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
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
福利倒计时 05 : 00
立即领取
05 : 00